2008年11月15日 星期六
誤打誤撞由「北烏山界」上利茂岸山連走模故山O型新路徑
誤打誤撞由「北烏山界」上利茂岸山連走模故山O型新路徑
前言: 在此感謝山狗兄開發利茂岸山、模故山的O型新路線,此種走法改變以往單攻模故山的枯燥無趣登山方式。此次在lihau 姐的帶領之下,有幸能拜訪烏來福山的明珠利茂岸山。由於我們一時的不察沒有從傳統登山口起登,不過也意外發現另一條由「北烏山界」登利茂岸山的新途徑,此路線遠比舊路近了許多。若想只單攻利茂岸山的山友,可藉由此新路上山回程改由舊路下山,不失為另一種趣味的登山方式。
日期: 2008/03/15
天氣:陰偶有霧雨
人員: zax、jamil、lihau、mori
行程紀錄:
05:01 福巴越嶺步道入口起登。
05:12 過大羅蘭福山吊橋。遇叉路,直行路往福巴越嶺步道,取左下舊木馬路。
05:20 叉路往左下未取,取直行。
05:38 舊木馬路坍方,取高繞路後接回舊木馬路。
05:50 走乾溝路下札(亞)孔溪底。
05:57 下溪底拉繩,溪的對面有一大石壁,(300535 2740621)。因沿途未見流龍,且和lihau姐的所描述的登山口情況不同,猜測應在05:20的叉路口就要取左下。
06:22 大夥商討的結果,決定不回頭找路。而是選擇過溪是否有路,可直接接往利茂岸山的山徑。此處涉水渡溪,溪水深度大約過膝蓋一點。過溪後果然往上游走約5公尺處,有乾溪溝,往上行右方即有一獵徑,路口附近並有一「北烏山界」水泥柱。
06:27 一路陡上獵徑路相當明顯好行。遇叉路,取右上,往左不明。
07:25 接上舊木馬路,有一帆布獵寮。由獵寮往左行,再取右上稜路。
07:55 接上往利茂岸山的傳統路,(301359 2740159)。取右行。
08:49 往後山路路況變差且較不明顯,循寬稜路,抓準路條。
09:20 利茂岸山 無基點,H1127,台語唸音"你無尪"。指標牌位置 (302007 2739338) ,往上行為實際利茂岸山位置(302043 2739291)。利茂岸(李茂岸)山,名稱取自於limogan社,福山部落舊稱。其中mogan泰雅族語,溪流彎曲,而兩岸之岩角突出之意。
09:53 小平台,留有不少的寶特瓶。
09:59 雜木林寬廣地,往左行取西南行。
10:10 轉稜點,勿直下切,取左往東北行轉向西南行,山徑繞個大灣。
10:38 轉稜點,路徑取左往東北行繞過下方沼澤地,轉向南行,山徑繞個小灣。
10:58 上稜處,小休。
11:29 小山頭,H1127m。
11:37 下乾溝鞍部,取左上。
11:44 箭竹林山頭,勿往下切。取右循稜有紅色路條,往後綁上新路條,下鞍部後隨即又上稜。
12:08 上小山頭,H1351m。
12:17 路旁巨木,取上稜路。
12:31 (302784 2737339)處,附近路條有些雜亂,請小心找路。
12:56 接上上模故山的傳統路,有一平台營地。有指標牌往模故山30分。
13:17 一股作氣陡稜路,終於登上模故山(勿古山) 三等三角點 NO.4195 H1456m。模故,mogu,泰雅族語蛇之意。在此午餐後循原路下山,途中有一叉路右往東模故山,請注意,應往左行。
14:09 回平台營地,取傳統路路徑。
14:20 一路陡下溪谷,沿溪谷左行。
14:30 上窄稜越嶺後下至另一溪谷。
14:40 模故巨木約10~12人合抱,有指標牌往模故山約60分。
15:27 續下,指標牌,後往模故山 120分。
15:47 營地,指標牌後往模故山150分,續下往福巴越嶺古道約100分。
16:01 經小段舊木馬路,一路陡下來到展望點,遠眺前方高聳入雲的北插天山。
16:40 下石壁扺札(亞)孔溪,溪旁有間大獵寮在此清洗雨褲,順便清洗雨褲。今日溪水沒有預期的深,不用脫褲子渡溪。
17:27 過溪後爬上約50公尺的岩壁,走一小段溪溝路,往右轉接山徑,一路陡上到叉路口。左往茶墾山,取右接巴福越嶺步道。
17:37 接上巴福越嶺步道,取右下福山。
18:10 終於回到福山早上停車處。
這行程的補充描述:
五時起程進入利茂岸山徑天末亮,lihau錯失流籠渡溪登山口,05:57下溪底lihau發覺不像她所記憶的渡溪地方,因有斷拆繩索這是安全渡溪用的,我看對岸有二處可上稜的地方,大家商量後值得渡溪一試,先探查第一處可上稜的地方,是一個竹林平台(看來早期使用過),要上稜得與密林奮鬥,大家就想撤退,天亮了想回到lihau說的有流籠渡溪登山口,下至溪床,我個人覺得,不會有人無原因兩岸梆了繩索,沒有人活動,請三位梢候,我到可上稜的第二處查看,發現不少廢棄物,上小溪溝一看,非常明顯路徑,泥土留下很明晰常有人走動足蹟,依方向山稜走勢值得一探.
錯失流籠渡溪登山口分岔路口後,所走早期木馬道時寬時窄,一路無布條,崩塌的地方要高繞,如天末亮要走,小心判斷路蹟,直到渡溪的地方,因天末亮,看來似無岔路(不敢肯定一定沒有).
這一段直到與稜線,與利茂岸山徑會合的地方,我們並沒有留下路條,依路況,這是一條很古老的獵徑,為了尊重當地人的生活方式,而並無分岔路,這是我們沒有留下路條的意思.
利茂岸山到模故山,清河(山狗),很幸苦留下很密集的紅色布條,他是很有經驗登山老手,這是我們走得很順的原因.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